(二)范如龙,石屋五岭村人。早年家境贫寒,读小学未毕业。后受***进步思想影响,投身革命,参加琼崖纵队,表现突出,屡建功勋。从战士官至营教导员。海南解放后,琼纵改编为解放军林业师,参加海南开发建设。范如龙随队挺进万宁南林农场,任场共青团委书记。因工作积极成绩显著,调任白沙县农场部长,后调回儋州任县委农场部长兼西庆农场党委书记。
1967年8月上旬,文革期间的范如龙回场组织职工抓革命促生产。驻场军代表暗中煽动闹派性的群众围攻辱骂范如龙,最后在光天化日之下将范如龙活活打死。至今,范如龙冤案尚未昭雪,杀害范如龙的凶手尚未伏法,范家子女务必铭记这千古奇冤!
(三)范龙泉
年方二八着戎装,枪林弹雨未彷徨。
五指山中玩学问,白沙乡中锄奸忙。
发动青年去当兵,募捐筹粮迎解放。
配合大军扫敌寇,海南五零年天亮。
参加海口军管会,接管国民党机关。
投身工交几十载,呕心沥血写华章。
官场沉浮廉做本,仕途坎坷乐为常。
唯有品质终不改,功过留与后人谈。
离休安然享晚年,车到站台船抵港。
聊将余热修族谱,祈望范家永兴旺。
这是离休老干部范龙泉的拙作,也是老人大半生的真实写照。范龙泉,石屋富豪村人,1946年参加革命。40年代,富豪村常有***人活动。范龙泉之父是我红色政权保长,思想进步支持革命。在父亲的鼓励下,范龙泉年仅16即离乡到琼崖纵队第九团当兵。由于年纪小,行军作战不便,被安排在儋州一区政府工作,作为储备干部苗子考取琼崖公学。后被派往白沙县细水乡任反特工作队长,成绩显著,被评为反特先进工作者。50年春,为迎接我军渡海作战,在白沙埠龙、雅光两乡发动青年参军、筹粮,并组织担架队随团到儋州洋浦参战,迎接登陆部队。
海南解放后,范龙泉参加接管琼海、海口国民党工交部门工作,后基本是在海南工交系统服务,先后任股长、科长、主任、厂长、处长职务。离休后,发挥余热,以修族谱为己任,先后奔波全国各地,历时4年,写出《范氏族谱》初稿,于1999年12月20日定稿。为族人寻根问祖,了解祖先了解历史做出贡献。
(四)范万敏,石屋富豪村人.1972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到海南木排热作场.经过三年农工生涯后调入临高汽车站当修理工.1976年12月应征入伍,在陆军第55军服役.由于训练刻苦聪明好学,参加军事尖子比赛佳绩显著.曾获军专业技术竞赛个人全能第三名,军区专业技术个人全能第6名,是师,军,军区优秀教练员,其任教的科目<山岳丛林地专业侦察>,曾参加全军巡回演示.入伍一年六个月,范万敏即光荣入党,入伍一年十个月,破格提升为排长.1979年2月,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范万敏随所部参加战斗,辗转23天,攻克敌485高地和461高地,,攻占越北重镇谅山,参与炸毁奇穷河铁桥.战后,荣立三等战功,提升为副连长,1981年升任连长.1983年军界恢复高考入学制度,范万敏参加首批高考,以广州军区辖内第五名的成绩,被北京防化工程学院指挥系录取,毕业后取得大专文凭.范万敏能武能文,曾参加总参谋部获奖军事教学录象<<核条件下防化科工作>>拍摄,任编剧兼副导演.其在部队先后任排长,连长,副营长,作训参谋等职务,1988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89年转业回地方,安排在物资系统,实现人生经历"工农兵学商"大满贯.在地方历任<中国物资报>海南站记者,省物资储运公司经理,是海口市秀英区人大代表.在有限的人生历程体会坎坷,经历"上过学,下过乡,做过工,扛过枪,经过商",实属难能可贵.
(五)范万文,石屋富豪村人,1963年生.中学时代因早恋无心向学,连续三年参加高考皆名落孙山.知耻而后勇刻苦复读,终于被广东暨南大学录取.毕业后分配在广州石化系统工作.在销售石化产品过程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不拘一格屡出新招,很快成为系统销售状元.后升任韶关公司副总,年年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多次获得高额提成奖励.同时,发挥优势,积极创收,挖掘"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为更好发展自己的事业,范万文依然舍弃近万元月薪的岗位,买断工龄,和朋友一起投资千万元,买地置业,创办粤西XX沥青制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公司主打乳化沥青开发生产,兼营石化产品储运.公司开办几年来,管理科学,运营规范,生意红火,效益良好.
(六)胡松 (石屋冒坤人)
任石屋大队原大队党支部书记,担任那大公社书记、儋县县委副书记、海南行政区党委成员,广东省贫协领导成员、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十一大中央后补委员。
(七)范育平 (石屋五岭村人)
毕业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 获硕士学位,专业为农学,哲学,逻辑学。
1982-1988:曾经任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讲师。
1988-1992任乐东县副县长。
1992-1993任海南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主任。
1993-2001:在多家五星、四星等酒店及房地产公司任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
2004年至2006年任某北京生态度假村总经理。
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的某中国企业任总经理。
(八)钟富兴(石屋大队石屋村人)
在解放初期的50年代,远离文明中心的五岭角(石屋)下,有一帮没有什么文化却有朴素感情、坚定信念和冲天干劲的农民骨干响应中国***的号召,迅速组织石屋几个村的农民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在人民公社成立后,石屋超前地以大队所有制形式走集体化发展的道路(当时大多数农村仍以生产队所有制的形式)。这个骨干团队是以胡松、钟富兴、叶荣辉、张荣光(张火林的父亲)范良方、范华庆、刘其章、符华贤、范亚其、范李金、范和福、范汉强、邱运、胡童、刘三妹等人组成。在3年自然灾害的59年、60年、61年里,石屋人不象周围农村那样被动地忍饥挨饿,而是大家组织起来,拿起山刀、斧头,点着火把上山,砍山种木署,同时种上长期作物橡胶,木暑一年就可收获,石屋不仅有得吃,还外送支持政府。木署和橡胶,一长一短,以短养长,以长当家。试想,在当时能有这样的创意与举措是多么地了不起,即使在今天也是一个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可我们的石屋老人在那时就早已践行而且成功了。到了64年,石屋就有了广播、电话、发电厂,到了66年石屋就有了广播台、村村通电、两辆汽车、东方红铁牛、碾米厂。当时的广东省向全省发出向石屋大队学习的文件。到了70年代,石屋有了20万亩的橡胶,石屋富了,先进了,是全国的红旗。建起了大队部、招待所、医院、教学大楼、礼堂、粮食加工厂、橡胶加工厂、农科站、商店、电影队,农民分米不分谷象城里人一样,每个劳力平均收入60--70元一个月,高的有100多元,我记得当时五岭村一家姓刘的外地落户村民,在年终分红时分得7000—8000元(最大面值10元),他们家用两个菜篮子挑回家。这个收入在当时的工人和干部都是没有的。打倒四人帮时,石屋已是实行实物分房的了,农村人从大队那里就可以分房。就是在今天大搞的新农村建设都难得有我们石屋那时的标准、远见和素质。70年代,石屋人开始改造小块、深脚、低产、分散的农田,用人海战术和机械、爆破,硬是把一个山区的农田变为人造平原,现在看到的南昌田龙、燕子潭龙、恩奴田龙、富豪村面前、五岭面前、冒坤田等等,都是胡松、钟富兴这一代人带领全大队人用双手挖出来的,现在的年轻人可知道石屋的农用地是你们的父辈用手抹平的、扩大的。在农业学大寨时,全中国都到大赛参观,后来周总知道石屋后说,石屋就是南方的大赛。一时间石屋大队部的面前可以说是天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石屋多出名,石屋人多神气,在当时,做一个石屋人是很骄傲的,那大的知青要来石屋下乡都得走后门。现在的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常常问问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你要是有心听,石屋的故事和石屋的辉煌历史对你的启迪绝对不会比什么明星的故事逊色。